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往日情怀


  突然好想看电影。
  我一直是个影迷,从小到大不知看过多少电影。即使现在录影带风行,家家都有自己爱看的影带,一看几小时,不眠不休,我却唯独偏爱电影。我喜欢电影院大银幕的辽阔,我也爱与家人、朋友一起看电影时的心情,那和在家面对电视机,观看电视和录影带完全不同。看电影前约朋友、翻报纸、看影评,那份期待的兴奋,以及电影散场后,一起去宵夜,与朋友分享观后心得,甚至辩论、讨论,都是生活中很好的调剂。
  可惜,这几年来,朋友作息时间不同,相约不易,看电影都是自己与家人共赏。而多半的时候因为与孩子的兴趣不同,他们可以看的影片也不多,所以只有自己的老伴是最佳搭档。两人从年轻时起尽管有许多不同的意见,看电影的嗜好,倒是始终如一,绝对是夫唱妇随,奉陪到底。
  在我们的童年,看电影不流行。那时台湾刚刚光复,一切都在起步中。我们在乡下,除了歌仔戏、话剧外,只有一年难得一、两次在国民小学的操场,看露天电影。电影的内容早已忘记,但是夏天搬个小板凳,挤在人群中,把看电影当作是一件大事。爸爸妈妈一向忙,我们都是由帮佣的阿婆带着。她老人家对看电影的兴趣,毋宁说是对电影的好奇,每次一放映,就拉着我们在银幕后面东找西找。她不看电影在演什么,只好奇那些银幕上的人是从哪儿出来的?有时碰到有幕后道白的人,她就尽问着:“这些人演完了电影到哪里去了?”当年的乡下,像她那么好奇的人并不少,但没有人能回答电影的奇妙。连我自己也好奇不已,每次看电影都聚精会神地找,希望能找出端倪来。
  上学后,乡下的戏园仍然不演电影,所以看电影,是我们家的大事,表示要进城玩乐了,要换上漂亮衣裳、穿上好鞋。在孩子众多的家庭,谁被选上带出门,简直是幸运儿,我一直到上中学后,才敢自己上台北玩,那还是训练了一学期通学之后的收获。乡下的孩子,连过总统府前的大马路去上学,都要跟着大姊姊后面,小心翼翼地深怕被车子撞死。而那时的车子,比起现在简直小巫见大巫,即使如此,若是没人带路,也只有乖乖待在家的份儿。
  也许是这份好奇加上朝圣的心情,“看电影”对我始终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中学六年,在周末与友好相约在电影院门口碰面,或放学后一起去欣赏名片,都是我青少年生活中美好的回忆。
  回想当年男女分校,门禁森严,唯有周末的电影时间,才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时候。那时各校风行主办电影欣赏会:主办班级,负责销票。许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观众,每场必到,为的是可以到女校看看女生。女孩子比较害羞,到男校看电影的并不多,但是,周末的电影街,可就热闹了,若是爱漂亮,不穿制服看电影,被教官找到还有麻烦呢!现在的孩子,大概不能了解那种被“压抑”的青春,尤其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十四、五岁就约会了。我们那时,若在放学途中被男孩子钉梢,塞个纸条或情书,心中就要怦然跳动,简直手足无措了。
  但是对于被“压抑”的青春,我们同年代的朋友谈起,都没有太多的缺憾。我们享受了许多与同学间共处的友情。对于异性,也许在周末和电影街上,那么匆匆一瞥,或心有灵犀地相会,正如徐志摩的诗句: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记。”

  在青春的心中,起了小小的涟漪,圈起一个淡淡的回忆,如此而已。
  上高中时,父亲与朋友合资,买了两家电影院,我们可以免费看电影。奇怪的是,我仍是爱与朋友一起到电影街看电影,而不喜欢到自家经营的戏院观赏。也许对于可以免费享有的特权,总缺少那么一分吸引力吧!
  尤其上了大学后,谈恋爱了,每次与男朋友相约要去看电影,爸爸妈妈总会说:
  “自己家有电影院,为什么还要花钱出去看呢?”
  他们老人家如何能体会少女情怀?谁愿意在自家的电影院与情人约会?那时社交不公开,约会都要避开亲友,若是公然出双入对于自家的电影院,在闭塞的乡下,不是成了头条新闻?
  生平中最长一段没有电影的日子,是刚来美国的头三年。孩子年纪小,穷学生的生活,时间和金钱都不宽裕。对于好电影,也只有等到在电视上播演时,才挤出一点时间观赏,但是气氛上,就完全不同了。
  最有趣的一次是全儿三岁多时,那时达斯汀·霍夫曼演的《午夜牛郎》在红极一时后,轮到露天戏院上映。露天戏院当时很流行,可以把车开入,就在停车场内租个耳机,即可欣赏。这种设计,对于年轻的爱侣,或有孩子的影迷都很讨喜。我们事先安排又安排,先进城吃了晚饭,兜了风,夏天日长,几乎把绮色佳的湖都看遍了,太阳才西沉,儿子也在摇摇晃晃之中沉沉入睡。等到他在后座发出熟睡的鼾声,我们才购票开车入场。
  电影演什么,十几年后的今天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看到一半时,儿子从后座坐起,揉着惺忪的睡眼,对着大银幕,他也看起了电影。就在此时,霍夫曼裸体的全身照出现在眼前,我吓了一跳,未及开口,儿子已好奇地问了:
  “妈妈,他为什么不穿衣服?”
  “他正在换衣服呀!”做爸爸的替我回答。他泰然的态度,纾解了我的尴尬。只是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敢带孩子看电影。不仅他那永远没有完的“为什么?”使人招架不住,太多暴露的镜头,也不宜幼儿观赏。
  这些年来,孩子相继成长。全家一起观赏电影或欣赏音乐会,都是孩子成长中美好的回忆。孩子从小被我们熏陶,对电影也是入迷,从学前的华特·迪斯奈影集,到卡通集锦,不仅爱看,而且爱画。全家除了我,都有一枝善画卡通的笔,勾画几笔,也时有传神之妙,倒也成了生活中的一分调剂。
  可惜潮流所至,近来适合孩子看的影集越来越少,不是语言粗俗,就是色情暴露,有些更是血腥残暴,连我都无法接受。想起几年前,全家看《克拉玛对克拉玛》后的讨论,各述“宏”论,才上中学的儿子,也颇有一番见解。去年看《蜘蛛人》,父子俩大为激赏,我却无法苟同。在看电影的层次上,我想我是属于保守的,所以凡是属“伦理、爱情巨片”时只有老伴奉陪,儿子都已经不感兴趣了。
  从美国片、日本片到欧洲片,好的影片决少错过。以前只挑软性的电影看,为了少数服从多数,有时也勉为其难地陪家中三位“男生”看硬绷绷的电影。近年来,更舍悲剧爱看幽默喜剧,有时还被小儿子拉去看片通集锦。不知是否越老品味越差,还是已经到了百无禁忌、随遇而安的地步,连电影也不挑了,因为无从挑起。
  只是,看遍了欧美影片,心中怀念的,还是在台北时,挤在熙攘的人群中,排队买票,赶场看电影的情景。我们有时感叹如今好片难求,但是再看旧片,又觉还不如印象中美好。也许,我怀念的不是电影,而是那年少的情怀吧!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