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贝多芬故居


   
贝多芬故居

  去到波恩,瞻仰贝多芬故宫,是不该错失的。
  我去波恩三趟,主要是去会见任事出版社西德代表的黄凤祝博士,最长逗留一天半,最短半天,——但,每趟我都要跑进贝多芬故居溜达一下。
  贝多芬不属于任何时期,因他是永垂不朽的;他也不只属放德国的,因他是恒活在人们的心间。
  贝多芬故居坐落在波恩的商业中心一条横街,楼高三层,小巧、庄重、华丽,现已建成博物馆。
  博物馆由两所截然分开的房子所组成。贝多芬父母自一七六七年结婚以来,一直住在这里。贝多芬则于一七六○年在这里诞生。
  难得的是,贝多芬后来住过的地方,都没能保存下来,而这幢贝多芬诞生的房子却幸存下来,并保持了十八世纪的原貌。
  第一层第一间介绍了贝多芬的祖父路德维希·封·贝多芬,他原是歌唱家,后来成为乐队的指挥;第二间介绍贝多芬的父母约翰内斯·封·贝多芬暨玛格达蕾娜。
  贝多芬的父亲是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无疑是出身子音乐世家。这对他来说,有幸,也有不幸。
  他的父亲为了急于把他培养成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采用原始而残酷的体罚方法,自幼便强迫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贝多芬在八岁时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这段时期所受的音乐教育,是零乱而欠缺系统的。
  第三间展出贝多芬少年时代的老师、朋友的图片。
  贝多芬十二岁时已担任宫廷助理管风琴师,开始跟风琴师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多方面才能的音乐家,贝多芬从他那里扩大了艺术视野,并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范例。贝多芬正规的学习和系统的教养是从聂费开始的。
   
才华初露

  由聂费出主意,一七八七年,贝多芬十七岁,便只身到了维也纳,投入莫扎特的门下,可惜不到两星期,因他母亲病死,只得仓皇返波恩,当他一七九二年重赴维也纳定居时,莫扎特已撒手尘寰了,后来他改拜海顿为师。
  在展馆有一本贝多芬离开波恩的纪念册,打开的第一页便是瓦尔德斯坦伯爵的题字。贝多芬的维也纳之行,也是这位伯爵所大力促成的。
  瓦尔德斯但伯爵,很早便发现贝多芬是具有音乐天才的人。他当时曾卓有预见地写过:
  “亲爱的贝多芬!你行将奔赴维也纳去实现他们(彦按:指莫扎特与海顿)长久以来带有争论的夙愿。莫扎特的天才保护之神还在哀悼,在为它的弟子之死放声痛哭。而在具有无限创造力的海顿那里,它找到了安慰,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它希望通过他(海顿)再次与某人结合起来。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你将从海顿那里获得莫扎特的精灵。”
  贝多芬没有辜负伯爵的殷切期望,他横溢的音乐才气终于通过艺术的形式,与莫扎特、海顿融汇在一起,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
  贝多芬后来为了感谢伯爵,写了《瓦尔德斯但奏呜曲》作品五三。
  博物馆的第四间有一帧最后两任选侯的画像,其一是马克西米里安。弗里德里希,一是马克西米里安·弗朗茨,后者是皇后的小儿子,是由他派贝多芬前往他的故乡维也纳的。
  贝多芬的《选侯奏呜曲》就是为此而作的。
  贝多芬第二次到维也纳,才华开始显露出来,他很快便赢得维也纳卓越的演奏家的美誉,此外,他还到布拉格和柏林旅行演奏,获得很大成功。
   
大器晚成

  第五间展出贝多芬故居收藏的贝多芬的或有关贝多芬的信函的原件。
  第六与第七间,橱窗内是贝多芬廿四岁的面形铸模,还有一个是五十六岁逝世时的面形铸模,另有四个助听器。
  自从一七九二年开始,贝多芬已感到自己的听觉日渐衰退,待到一八○一年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的时候,他才告诉朋友们。
  展馆中间放着的《圣城遗嘱》,就是他在一九○二年写的。当时他已严重失聪了,三十二岁的他已感到死亡之神咄咄迫近。尽管是预感到他已不久人世,这一年,他仍然庄严地创作他的《弥撒曲》。
  这年夏天,贝多芬听从医生的劝告,迁住离维也纳不远的海利根什塔特村,曾萌过自杀的念头。但是,对艺术执著的爱,使他对生活仍产生憧憬的热情。他最终的意志力战胜了苦痛和绝望,并且把苦难变成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一己的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洋溢着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是属于大器晚成的,直到三十岁时,才开始创作第一部交响曲,莫扎特在这样的年纪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
  他失聪后,创作力非常旺盛,例如这一时期创作的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以及《黎明》和《热情》奏鸣曲等等,对人类的理想和力量充满炽热的信心。在他生命临终前,更写了总结他一生的《第九交响曲》,充满了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震撼人心。
  贝多芬晚年处于悲苦的窘境,病魔的顽缠、侄儿百般的折磨,使他无所超脱,终于一八二七年三月甘六日与世长辞,死时身旁没有一个亲人,同月廿九日举行葬仪时,却有两万群众护送他的棺枢。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