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我不知道其他人有否感到秋来了的迹象,我自己则是在这几天的半夜在凉飕飕的风中惊觉:秋偷偷地来了,如墨七,在主人不知不党的酣睡中而来。 秋,妙手空空地偷走了夏的余焰和汗湿。 秋是什么? 缘缘堂主答得好:秋是人的三十岁。 三十岁是秋天的心境。 “我只觉得一到秋,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 秋介于夏、冬之间,该是最平和的。 人到三十而立,已逐渐趋于定型了。绚烂归于平淡,三十是平淡的开始。 渺渺苍烟,袅袅轻云,是平和的。 火炽的热情,惊心动魄的夏雷,一个是渐渐消褪了,一个是隐遁了。 这一人生阶段,如秋水,籗籗潺潺,透明亮亮的,但并不湍急。 我爱秋,正如我爱三十这个年龄,三十是实在的,没有大多的幻想,也不会有大多的世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飨秋菊之落英。” 屈原这一名句,领悟了秋骨,领悟了人生。已超乎世俗,超乎名利。 现实中,这种秋思秋绪是几乎没有的。 屈原其实在这里是否说明了他已看透人生,所以便产生脱世绝俗的感念? 夏目漱石对人生看得更真: “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 这是夏目漱石三十的自白,也是秋的自白。如果你是三十岁,看到这里,你也会有同感吗? 三十是人生直线上的中点,正如秋是夏、冬的缓冲季节。向后看,艳艳的夏日已渐远了;向前看,艳艳的夏日已渐远了,向前边上一步,秋是成熟的,是瓜熟蒂落。 中秋节来了。她来了,因为电视广告充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和名牌洋酒,她来了,因为纸扎铺添上不少纸糊的灯笼……这是城之秋。 清风白云、雁阵横空,飞絮的芦芒,明亮的秋水,还有最最重要的一轮柠檬月,都通通被森森的灰色建筑物摒斥在外。 每年中秋,都撩起对故乡月浓深的眷念。 故乡月,很丰满,圆圆胀胀,通体透明,虽然摸不上手,却有情怀如泻之感。 没有城里人那样贵重的月饼,漂亮的灯笼和美酒佳看,但却有圆圆的满月,伴着沁人的清辉和桂花香,伴着满脑子儿时画梦录。 每年中秋,我们小孩总喜欢在吃完晚饭后,跑到屋前的晒场来,枕着冰凉的青草,仰看着那皎洁得如水晶球的月亮,听着大人讲述吴刚伐桂树、始娥奔月的故事……。 穷山村的人没有月饼,偶尔有一、二颗糖果。我们便把糖放在嘴里。 剥开来的包糖果的玻璃纸,我们用来蒙着双眼看月亮,可以看出蓝色、红色或黄色的月亮。 故乡月是令人悬念的。 儿时的“月光光,照地堂”,只有在故乡才能体味。 中秋这一天,月亮特别亮,如水银,闪烁银磷磷的光,昂头一望,就可以看到绰约丰姿的月姐姐,清美得如一个凌波仙子,逸雅洒脱。 在一爿的海隅,收到一片枫叶,夹在一纸信笺上,信笺写道:“我们的学校就在岳麓山下,爱晚亭前,现在正是红枫似火的时候,寄上一片红叶,寄托我对您遥远的敬意吧!” 这是一个素昧平生的朋友寄来的一片深情的枫叶。 说是朋友,又冠以“素昧平生”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一点也不矛盾。 素昧平生,是表象,也是暂时的;在它的底里却有一脉的情意,它是流动的,牵系着两颗异地的心灵——这才是真澈的,也是恒久的。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家文艺杂志写了一篇关于枫叶的小文。这篇小文却触动一颗异地的心灵,激发起他深蕴的情意,于是他托杂志社转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内夹着一叶三角枫,如一片感情的风筝,网过海空,飘落在我的案头。当我擦着它,如攥着一根感情的线,线的一端牵系着一颗澄明的心。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作于久远的年代,他到爱晚亭赏枫,成为千古佳话,但在时人眼中已有点渺遥了。岳麓山下爱晚亭这动人的名字,一直在我的脑际萦回。 那一年,踩着杜牧的足迹去爱晚亭,满山的枫树在一片翠绿的氢氖之中,绿滴滴的,又如一个刚落地娃娃,鲜嫩嫩的,就是少了一份羞涩的红霞。 那一年十一月跑到日本的日光,那有名的日光红叶还是土黄斑斑的,我只是在华岩瀑布购了几帧日光红叶的明信片,满怀惆怅地返来。 想不到几个月之后,在我的书桌的玻璃板下,却压着一叶三角枫——摘自爱晚亭的红叶。 三角枫蒸发了水分,由胭红变储赤,但上分布细致的叶脉,仍然是玲珑活现的。 爱枫红,因她是经霜寒而来的,她比温室的红花,除了美艳之外,还孕着一股豪气、傲气,那是梅花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是每一种花都有的,因而她就来得更可贵、可喜。 有人把枫红比喻青春少女笑靥那朵羞霞,如果说得更贴当一些,该是健美可经风雨的自豪的一笑——红红的,可以听到那琅琅的笑声的。 我爱枫红更添几分情! 儿时的故乡月,是令人怀恋的,自从来到这个海岛之后,城市生活的倥偬,再没有那份闲情逸致了,即管有,还是赏不到故乡那样清美辉朗的月亮。 前几年,一位画家的朋友每到中秋,总邀约我们到窝打老道山她寓所的天台去赏月,她的天台比较宽敞,加上花树弄影,一边把酒,一边谈天,也很惬意。 自从这位朋友举家移民外国后,中秋节只有一径地往维多利亚公园挤,节日的维多利亚,灯火比月光更璀璨,赏月变成了赏灯了。 随着年纪的递增,中秋的意念也越来越淡了。只有两个女儿,每年都嚷着买花灯,中秋才在记忆中显现。 前不久,来自菲律宾的一对夫妇,竟然托我为他们买月饼和花灯,不觉使我感到意外的惊讶! 这对夫妇去国多年,仍然那么执著拘牵于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使我为之汗颜。 所以特意在今年中秋,叮嘱家人要好好地庆祝,因为这是自己传统的节日! 这几天,是在麻麻的雨中上班、下班。 有人很怕雨,怕雨的聒耳地哗啦哗啦长号,怕雨的没完没了的痴情、怕雨打乱一天的程序…… 我对雨的眷恋多过憎厌,那一天下班,撑着伞,在朦胧的雨中,伫候在巴士站,枯候一个多钟头巴士,在一片怨怼声中,我很安闲,因为除了我,还有雨,亲呢地细诉一个无标题的故事。 雨中的长街,在暮昏中灌得乌亮,在惨淡的街灯中,斜织着夜归人的梦。 有时我觉得这个岛城太污秽了,人气、废气、烟尘……恒年地覆罩着,是应该上下地好好地冲刷一下。 夜也太黑了,也应该涤洗一下。 张抗抗说:“黑暗把一切都遮盖了,所以你会觉得它美。天亮以后你才会发现它的缺陷……月亮和星光大微弱了,假如我们有一双能穿透黑夜的眼睛那该有多好……” 黑暗是虚伪的,蹑着脚而来,所以它怕光,只有雨什么也不怕,她来的时候,伴着细碎脚步声,来得爽快,来得潇洒,她是清澈的。 我特别爱秋雨。 秋雨像家乡的弦管,很清脆,也如北方的驼铃,自远而近。 秋雨中,我很喜起个大清早,跑到植物公园去看花、看树。 雨下的花,分外明滟,细致的瓣朵滴溜溜冒着水气; 雨下的树,青翠得如同绿缎子。 走上花径,偶尔飘来米仔兰的幽香,幽香在水气中,也格外地吸引着行人。 篱笆的爬藤,也闪漾着翡翠的光。 当今夜在秋雨中,我不禁想起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夜来的秋雨涨满池塘,远方的游子在想望着什么时候能与家乡的好友剪烛西窗,促膝长谈? 秋雨驮负着多沉重的游子情?! 每当我想起这首诗,就有一种冲动,希冀跑到深山的小村落,去与童年的友好共话桑麻! 秋雨,载着多少秋思,载着多少情!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