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这是一个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每个人生的阶段答案也不一样。有些人不断在找寻答案,有些人一生只得到“没有意义”的答案。 但不论有没有答案,是什么答案,都有一个不可缺的要点:人生有意义的人,心中必定欢畅。 不一定要拥有什么。 几年前,我到老挝去。那时候,它还是一个不对外开放的国度。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农作物虽然丰盛,但现代民生物资仍然非常缺乏。穷人家能有一件衣服蔽体已经不错了。 车行荒野,几无人烟,经过一座开满莲花的大沼泽旁,我看到了一幅令我难忘的景象。 六个五六岁的孩子,光着身子,嗨呀嗨哟,很有节拍地在沼泽中划船。所谓的船,只是简陋的竹筏子。 被阳光均匀洗礼过的身体,泛发着黑金光泽。他们笑得非常非常开心,划得非常非常用力,一起往前划,划到沼泽中心,又划回泽边。 我举起相机,他们也举起手,完全没有芥蒂地欢迎罕见的不速之客。哗啦!其中一个孩子跳进水里,像鱼一样地泅泳。一会儿,又跳上筏子来。 然后,他们又心满意足,嗨哟嗨哟,一心一意地在开满艳红色莲花的池上行舟。 我发了很久很久的呆。 我知道,他们绝对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没有玩具熊,也没有“任天堂”,他们甚至没有一件好衣服。可是,没有人有权利觉得他们“好可怜”。 我觉得我“好可怜”。我们都一样可怜。 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灿烂,那么自然,那么纯净,那么百分之百的笑容。 我因忙碌才能充实、表面上看来蛮有意义的人生,好像从来没能使我笑得如此喜气。那么美丽的笑容使我的心如莲花,在温暖的阳光下,和千百朵莲花一起嫣然盛开。 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希望他们永远不必为这个问题浪费时间。 心里从没浮现过这个疑问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吧! 我这么努力,到底有没有意义? 我们不时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们不只问人生有没有意义,也问很多事有没有意义:我这么努力读书有没有意义?做这种工作有没有意义?这么辛苦地帮他忙有没有意义? 到底什么是“意义”?是成功,是利益,还是某种荣誉? 我们问的“意义”,通常只是很现实的利益,名或利。 但是,我们的意识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其实已经给予了否定的答案——我们是因为觉得没有意义,所以才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解答自己疑问的同时,我们往往让正面想法取代了负面想法。换句话说,我们只是拿“意义”来打击自己,让自己沮丧,却又改变不了现状,或根本无力改变现状。 我的一个摄影师朋友曾经一直检讨,他那么辛苦地投入摄影有没有意义?使他不断问这个问题的导火线倒有些趣味:有一天,他到一个很偏僻的乡下拍照,想要拍一个坐在路边歇凉的老太太。老太太大概并不喜欢当模特儿,或是不好意思,着急地说:“不要,不要!”为了阻挡他的镜头,竟然把裙子整个拉到上面来,挡住自己的脸。 “那一刹那,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残忍,而我的工作很没有意义……她为了不让我照脸,宁愿拉起裙子把脸遮住……” 从此,他一直在检讨他的半生心血有没有意义的问题。工作不来劲,遇到精彩画面时,也不再勇往直前抢镜头。 当他对我诉说这件事时,旁边有个老先生说话了:“少年人,如果你真的爱这个工作,你不但要爱欢迎你拍照的人,也要爱拒绝你拍照的人,正面和负面,你都要接受,这才是人生的全部。不要只想拣甜头吃。” 我的朋友和我听了老先生的短短评论,如醍醐灌顶。 “事实上,有没有意义,只有老天爷知道!” 我们问老先生,他做什么工作。 他说,他是退休老师。 “我很喜欢教学生,可我教了三十年书,我教过无数个博士,也教过杀人犯和抢劫犯,我对他们都付出同样的爱心呀。当我发现我的学生长大后为非作歹时,我也曾经很沮丧,我这么努力到底有没有意义?我发现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工作,我还是要尽人事,其他的就听天命吧!佛教里讲自性自救,我要救他,他不救自己,有什么办法?” 我想,在读书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很多东西,背了学了将来没有太大意义。后来进人社会后也证明,从前背得死去活来的东西,占据了我年少青春的东西,并没有意义——让我绞尽脑汁的地理课,那些铁路、那些城市,有的现在已经不存在,有的改了名字,而我那时也总认为地理考全班最高分完全没“意义”。 但反过来想,我在企图考全班最高分,在我的脑海里冥想铁路网的同时,我不也体会了某种游戏的欢喜?在我得到好成绩的那一刹那,我不也曾经快乐过吗? 当然,如果那些读死书的时间可以省下来更好不过,可是,在我还没有能力打破那个“迂腐”制度的时代,我只能以正面意义打败它,而不要让它带来负面意义打败自己。 每个人心中有意义的事不一样。 某些人心中最有意义的事,对其他人可能毫无意义。历史上有数不清的人,为了夺取自己心中最崇高的精神标杆,不惜舍生取“义”。 换了你,可能嗤之以鼻。 原来人人如此不同,如天与地。也就因为,有人愿意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个世界才能像一个美丽的交响乐团。 史考特征服南极的故事,你我绝不会师法前贤,但都会深深感动。 他是一位英国海军船长,也是英国南极探险队的司令,自小害羞而胆小,阴错阳差地加入了南极探险队。从此,他爱上了南极。 爱上了南极,或者,爱上了不可解释的宿命,一种奇妙的“非如此不可”的生命旋律。 他发誓:在有生之年,非征服南极点不可。他要使英国的南极探险队,成为第一支在南极竖起国旗的队伍。 此后十二年,费尽心血的筹备,又历经几千公里,不畏严寒地奔走,第一次远征南极点他几乎成功,但却因突然袭来的暴风雪而功败垂成。他并不灰心,经过更充足的准备,他与经验同样丰富的队友,再度回到南极的冰雪大地。他们带着机动雪橇、西伯利亚的迷你马、阿拉斯加的狗群,还有新西兰政府捐助的大批冷冻羊肉,准备一举成功。 冰封的南极,拥有令人惊叹的风光,也藏着惊人的凶险。即使在夏季,气候仍捉摸不定,每日温差可以在摄氏零下七度和零下六十度间肆意徘徊。她像个美丽而暴躁的情人,骄纵地调戏着痴心的追求者。 即使准备再充分,所谓冒险,仍只是一场赌博,并不保证你能收回投下的生命资本。未知,使人惶恐,却也充满冒险与刺激。 冰雪封冻,使承载的睡袋与帐篷增加了一倍半的重量;机动雪橇的率先故障,更使搬运必备货物难上加难;暴风雪常使空气中充满飞舞的冰锥,即使在帐篷中,呼出的气,还是会使胡子结成冰块。西伯利亚的迷你马只能畏畏缩缩地挤成一堆,等到死神一一解脱它们的痛苦,终于成为人与狗的必备粮食。由于粮食不足,其中一半人马被迫折返,向继续挑战极点的五个人举杯祝福。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一次别离也是永远的告别。 风霜如针,刺进他们早已冻伤的双颊,史考特等人奋力迈向通往极点的道路。但出乎他们意料的,他们并非第一支朝圣队伍。在距离极点四十三公里的地方,竟然发现,挪威探险队已经插上了他们“到此一游”的旗子。 那真是无情的打击。但他们仍坚持接近极点一些,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八日,他们成功地征服心目中的南极点——它和南极的每一个地方一样,只是白茫茫一片的酷寒大地,并没有人开香槟和party欢迎。而且,他们必须马上面对长达一千四百多公里的回返路程。去与来同样艰辛,粮食则更为不足。一位最健壮的队友失足跌落在冰崖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另一位队友为了把粮食留给其他人,选择独自告别,悄悄在荒凉的冰雪中迎接最后一刻。剩下的三个人,并没有回到出发点。一直到他们去世八个月后,搜救人员才发现他们。他们静静躺在距离极点才十一公里的帐篷中,任白雪为他们建筑坟冢。 史考特的日记被发现了。最后一篇,他写着: 我们仍应坚持抵达终点,但我们却已虚弱不堪,当然,我知道终点已经不远。这很可惜,可是我不认为我能再写下去了。愿上帝照顾我国人民。 我们也许不认为征服南极有什么意义,可是,每一个求仁得仁的故事,总使人想向勇敢的执著者们深深致敬。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