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既做之就心甘情愿 有一次,忙了一天之后好不容易可以回家休息,晚上十点多,正当我在听着音乐放松身体、培养睡前情绪时,朋友忽然打电话来。 “你在哪里?”他问。 “在家啊。” “你不是答应我说,今天要来参加我们公司的Party吗?”我有吗?我想了想。一定是人家在几天前问过我,由于时间。地点和确定性都很模糊,所以我也很模糊地回答: “好啊。”我以为“好啊”两个字,并不代表什么精确的承认。 “我找你找一天了。你的电话是不是没有开机?”我一直在录影、录音、开会,由于怕因为我的原因妨害任何事情的进行,所以我确实没有开机。 “现在出来吧,我们才刚开始呢!我们在某某餐厅……”我的眉头轻轻地皱了一下,估量了自己的情况,我很累。这个朋友显然不管我今天做牛做马了一天,也不管现在时间已经很晚了,也不管我在这么晚的时间单身赴宴并不安全,而且他们约的地点是个吵得不得了、龙蛇杂处的餐厅……他只是很渴望我到场,表示他把我“好啊”的承诺视为“随时都好”的意思。 “我很累,你们好好玩好了。”我说出了真心话。他挂掉电话的声音有点沮丧。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再请他们公司的同事,也是我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进来。“我们以为可以看到你……”这一次,我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不要做欢乐气氛的“急冻人” 我在最快的时间内上妆,叫车赴宴。一走进餐厅,震耳欲聋的音乐像一群病毒一样,侵蚀着我十分需要放松的神经。我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跳舞吧。”不知道朋友邀了几次,我就是不想参与。 “喝什么饮料?”我实在只想赶快离开,所以我说:“随便。”我呆若木鸡地坐在那里,像个外星人忽然被架出了太空船,来源不明地出现于众人的视线焦点中。 不久,我发现我的到来反而使周围的气氛有点奇怪,每个人都显得有些尴尬。我好像个“急冻人”,为周围的空气打了冷冻枪——问题在哪里呢? 我开始忏悔起来:“是因为我吗?” 确实是的。我来了,但心没来,我也想掩饰我的不开心,但我的脸上仿佛写着: “我是被强迫的。”没错,我来之前并非心甘情愿,但是,我来,是来让大家高兴的,而不是让大家不高兴的。所以我必须做一些调整,不然,来了比不来还破坏朋友关系。 “跳舞吧。”我说。在这个场合穿得过度“优雅”的我,还是挤进了有堆“辣妹”盘据的舞池,奋力地“搏命一跳”…… 怨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怨 这个经验使我想到古老的教诲:“既来之,则安之。”听来好像很简单,但我们在很多时候,常常忘了它。来之,心不甘情不愿;做之,一副晚娘脸。 我想到从前认识的一位朋友。他是做美工的,自己接案子做。每一次碍于人情接到钱很少的案子时,他总是苦着一张脸做,而且还故意迟交或刁难。他总是说:“一分钱一分货,没办法。”当时我很不喜欢他势利的工作态度,却没想到在态度上,我也常有这种“不敬业”的问题。自己不开心,只会累得别人不开心,来了做了,别人反而不会感激,只会怪你;你到底也尽了力,但只会为自己赢得一种负面印象。 在家庭中,有些人一边做家事一边喷叨,是因为既做之却不心甘情愿;公司里,接到上级指示非做不可,还愤恨难平,做得再好,也只会让人说你是“抱怨大王”;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做一行又怨一行”的人;马路上,也到处是明明知道开车一定会碰到塞车,但又喃喃怨塞车、火气大到影响乘客(不管乘客是你的客户或跟你一起度假的家人)的人……是因为我们不能调适“则安之”的心态。 怨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怨。我还是得时时提醒自己,如果你来了,你同意了,你做了,那么,就打发“我是被迫的”的那股怨气吧。自己快乐,大家快活! 但是,那些常常勉强别人做他不愿做的事的人,也该注意了,虽然你也许会处处如愿,但终究不会得到别人的真心的感念。 你忍耐,他受损 有一位影剧界的朋友告诉我一个生活小插曲: 某次录影她打电话叫了无线电计程车回家,下车时计费表上显示的是一百八十元,她拿出两百元给司机,司机默默地收了。以台北市的计费标准,表上加十五元,等于车费。她稍微等了一下,以为司机会找五元给她,但司机一点动静也没有。她想,算了,才五元嘛,就拉开车门下车了。合上车门的那一刹那,她才恍然想起自己是叫无线电车的,按规矩需要再加叫车费十元,是她还欠司机五元才对。于是她又敲敲前车窗,赶紧把五元再递给司机。司机冷冷地摇下前车窗来,说:“哼,亏你想到了,不然我还以为,连你这样一个名人,也想贪我五块钱小便宜!” 虽然误会是化解了,但我这个朋友心里老大不舒服,她说:“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我少给了他五元呢?要是我没想到我还欠他五元,赶快把钱给他,我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损失我的名誉,他大概会告诉他的每个乘客,某某人坐他的霸王车吧!” 有话就说别隐忍 在日常消费中已经变得微不足道的五元钱,却给我很大的启示:是不是有些时候,我们像那个司机一样,无声地在忍耐着某个人的作为。而事实上,我们的沉默反而误解了那个无辜的人,让他根本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你。你心里因为这样不舒服,他的名誉也因而受了损,至少,你莫名其妙地为他扣了分。为什么你不说出口呢?很多类似这种“五块钱”的问题,影响了我们的朋友情谊、爱情品质、人际关系,甚至家人的情感。 他们真的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你,而归结原因,他们不是故意的,只是你的言语或你的口是心非误导了他。 比如说,女友会告诉男友,情人节她不要花没关系,花很贵,卖花的人是骗子。男友信以为真,结果在情人节那一天,大家都收到礼物,只有她没有,气得她跟男友翻脸说:“你根本不关心我!”把脾气发在别的地方。她不告诉男友原因,是因为自己确实说过不要花——但男友误会了,她没有说她不要礼物啊。 有个母亲在母亲节那天因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没表示,气得一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应节歌曲就落泪。其实,儿子曾愣愣地问过妈妈:“妈,母亲节快到了,您缺什么东西?”妈说,没有缺,只要你们过得好就好。“平常对我好,节日不重要。”但到了那天,儿子们全出去陪女朋友看电影,她竟无法面对自己“不可言喻”的失落感。 婆婆嫌媳妇洗的碗不于净,又怕变成坏婆婆,隐忍不说,自行把媳妇洗过的碗再洗一遍——媳妇当然老大不高兴;觉得媳妇的菜不顺口,硬把每餐揽来自己弄,背地里又感到自己好委屈,向儿子投诉,说变成了家中的老佣人。 忍,不一定是美德 这样的事到处在发生,即使是在大学宿舍内也一样。有位同学控诉他的室友很讨厌,每次听音乐都不戴耳机。我问他:“你和他沟通过没有?”他说:“没啊,说了怕他觉得我没品位。” 我说:“你不表示意见,他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他还以为你很欣赏他的音乐,所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呢。” 办公室里亦然。你虽然喜欢助人,但因为别人并不清楚你助人的尺度如何,常提出你认为过分的要求。你默默做了,却咬牙切齿在心里,在别的同事面前对他表示不屑。 这也是常有的办公室情事。 忍,不一定都是美德,除非你忍了就忘了,但有几人能够呢?我们想认亏了事,不愿表达自己的看法,却在无意间,以成见伤害了彼此的关系或无辜者的名誉。古人说“不知者无罪”,如果对方并不知道他哪里得罪你,你的忍耐,只会造成他受损而已。 忍耐人的时候,脸色通常很难好看,如果你忍耐的对象是自己亲密的人,他的情绪和你们的关系,一定受损得更厉害! 治疗“人际关系花粉热” 得了花粉热的人很可怜,动不动就过敏,严重者头痛。发烧,被整得不成人形,但却搞不清楚这致病物是从哪里来的。大好春天,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出游,只有他忧心冲忡,担心被空气中某种看不见的东西袭击。 也有人得了“人际关系花粉热”。 她一走进会议室,就用眼尾余光瞄见两个同事“鬼鬼祟祟”地交头接耳,窃笑不止。 两人一见她走进来,就停止了谈话。 她不由自主地想:他们一定是在说我坏话。于是整个开会过程中她的脸色都很难看。 轮到她发言时,两个同事又交头接耳说了两句话,眼睛还在观察她有什么反应似的。 她更加确定同事是在说她的是非了,终于发起脾气:“你们对我有什么不满,请直接讲,不用在背后说!” “没有啊。”两个同事有点尴尬。会后两人才向她解释,他们是讨论隔着会议室玻璃外老板新请的女秘书穿得像酒店的公关公主。两人的谈话,根本与她无关。 “你这人,工作认真,什么都好,就是疑心病太重,让人很难跟你相处!”解释完之后,其中一位同事终于痛快陈词,说出对她的意见。 疑心病重的人难相处 得了“人际关系花粉热”的人真不少。有一次在广播节目中,一位上班族说出他对老板的抱怨:“他在开会作报告时,我只要咧嘴一笑,他就觉得我在嘲笑他,叫我有屁快放!天晓得,我倾听人家说话时有意无意地就会微笑,不是故意的啊。” 后来,他竞因压力太大离了职。传统家庭中,也常见婆婆看见儿子媳妇关门叽叽喳喳说很久的话,就认为媳妇是在向儿子指控她,自己越想越气,开始挑起媳妇毛病来; 也有媳妇看婆婆同儿子聊天,就怀疑婆婆在说自己坏话,心里大大不平衡,又不好去问“你们到底是不是在讲我”,心里的梁子,越长越扎实。 有些友谊也因为“人际关系花粉热”而被破坏。你一定有些朋友很爱钻牛角尖,你说了一句没啥意义的话,或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他就回家闷三天,认为你对他不满,像在嘲笑他。这样的朋友也许热心助人,也许相当优秀,使你很珍视这段友谊,但你跟他相处起来,感到友谊处处长了疙瘩,万一他在哪里听某某人说,你说他如何如何,可能还会给你无名气受,使你有理说不清。 谣言就像《超级比一比》 其实谣言就像《超级比一比》的电视节目一样,传了三个人,“老鼠’就变“大象”。你逐渐想逃离,是因为得了“人际关系花粉症”的人,真的很难伺候,使你动辄得咎。让人感到动辄得咎的人,很难赢得长久的友谊。没有人愿意跟一个相处起来不舒服的人相处太久,你再优秀也没用。爱情亦然。一个疑心病太重,处处找机会怀疑你不爱他、你另有所属的难缠情人,只会使对方有窒息感,再汹涌的爱也会被消磨殆尽。 还好,“人际关系花粉热”固然属疑难杂症,但只要你有自信一点,放开心胸一些,制止自己胡思乱想的泛滥,还是会转好,比真正的生理上的花粉热好治得多,而且可以自我治疗——如果你愿意治疗。 如果讲赢你也未必赢 口才好和能够沟通常是两回事。 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参加过演辩社或辩论社,学会了雄辩滔滔。口齿伶俐的人在找某些工作时会容易得多,如公关业、推销业、传播业都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才。但是,如果缺乏某种认知,口才好的人在情场和职场上一样会吃亏。 职场上很容易看到,一个口才好的员工,把老板不太合逻辑的言论反驳得哑口无言,得到的结果是老板找机会炒你鱿鱼;开会时对同事“愚蠢”的言论毫不留情地提出意见,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可是看你那种“不可一世”的样子都看不过去,暗地里同情被你修理的人。而被你修理的人虽然自知理亏,但打算一辈子都恨你人骨,因为你让他下不了台。 口才好也不能和对方“全民开讲” 我在念书时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是的,我讲赢了,我嫉恶如仇,但是我赢得的是很差的人缘。直到我发现,讲赢未必是赢;在适当的时间(人家不是在气头上)、适当的场合(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适当的技巧(好歹在不得不批评时先赞扬他的成就)、适当的心态(让他有台阶下)之下,人们讲赢才会赢。 口才大好的人在谈恋爱时滑铁卢常常滑得很难看。你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我失恋了。”“为什么?”“她说我不体贴她。每一次我都不让她。”“你为什么不让她?”“她无理取闹,我说道理给她听,有什么不对?” 有一次有位朋友分析自己爱情失败的原因,他说,他是因为太理性才失败的。情侣间吵架,有时为的是很小很小的事,但由于他在念大学时是演辩社社长,总想相当“专业性”地取得胜利。“她说不过我……我以为她已经接受我的建议,没想到,她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过没多久,跟我说再见,说我太自我、太不了解她。” 你是对的,但是用力而又有反效果的事为什么要做呢?口才再好也不该把任何可以好好沟通的场合都搞成“全民开讲”。一开口就覆水难收。 冷静一下再讲理 沟通专家讲的是“双赢”。至少,你不能让那人输得很难看,如果大家还要见面的话,尤其要注意。沟通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公事,与其僵在原地企图很急地把事情谈清楚,不如等大家冷静一下再讲理。 旁观者有时也会让你虽赢却输。一对夫妻吵架,如果家中有其他成员护卫其他一方,或者出来主持正义“做公亲”,裁决其中一方胜利的话,常常会引起更大的争战。公众人物在感情受挫时诉诸媒体及大众的裁决,想“还我公道”,但不管社会上有多少人同情你、支持你,你已经失去原来珍贵的人,或无形中更珍贵的东西。 有些自恃口才好的人未必是理性的沟通人选。他们是美国心理咨商专家大卫·波恩所说的“挑衅者”——并不能就事论事,态度不佳,不是沟通,只是滔滔不绝“逆我者亡”地骂个不停。这时,你再跟他讲道理也没用。 你可以采取如下技巧:感谢对方(虽然有点虚情假意),承认他讲的事情很重要; 告诉他还有其他事情更重要;邀请他分享你的感受。在公司开会时或演讲时遭到挑衅时,这一招效果最佳;在家中或面对情人无理取闹时也可以适用。 不过,如果是选举期上了计程车,对方是某党的狂热分子,或是遇到精神不太正常的家伙,我想,你还是昧着良心暂时认输比较好,不管你多么有口才! 见义勇为的坏侠客 “你和小杨最近怎么样?”小美的朋友、已婚的春娇打电话来给小美,“最近好久没关心你们了……” 小美头皮发麻。素来知道春娇是个大嘴巴,万一把有关男友的什么事告诉她,铁定会变成广播电台的头条新闻,弄得人人皆知。没有必要。于是敷衍着:“没什么怎么样,还好啦,不常联络,两个人都忙!” “你不会想嫁给他吧?”春娇又试探着问。 “目前感情还不成熟,说这个太早了,我们……生活方式不太一样,还没协调好……”小美不想解释下去了,她还在上班啊,要日理万机,哪像春娇那么闲,随时有磨牙的自主权。 没想到过十分钟,男友小杨很着急地打电话来了:“你对我有什么不满意?” “啊?”小美马上意识到,春娇又做了“好人”了。 “春娇说,我不够关心你,所以你不太满意哦。她叫我排出时间,约我们两个人吃饭……” 小美暗骂了一声“无事生非”,很不高兴地回电话给春娇:“拜托你好不好,我们之间的事,你可不可以不要管!要吃饭,你自己跟他吃!” 春娇觉得很委屈,一番好心,怎么反而换来“狗咬吕洞宾”? 好侠客也可能误杀好人 念大学时,班上有一对恋人因为男方的好友的见义勇为而分手。阿芬和大雄是因为近水楼台相知相惜认识的,但在念大三时,两人之间出现了第三者的危机。阿芬正在考虑该怎样抉择时,大雄的好友阿志像侠客一样,插手进入这个已经够复杂的感情事件。 他写了一封信给阿芬,说他本来就不太赞成大雄当初追阿芬的,因为阿芬看起来就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他对阿芬高中时的艳名远播早已调查得很清楚,现在阿芬果然“出事了”,如果阿芬不迷途知返的话,她一定会在校园里身败名裂。 结果这个热情人士反而加速了阿芬和大雄分手的速度。大雄后来才知道,好友曾见义勇为替他帮倒忙。 武侠小说看得太多的阿志,正义感有余,没想到却帮好友弄巧成拙。从前我家隔壁也发生过这样的故事:一对妯嫂因为某一件小事在家中翻脸。身为嫂嫂的有庞大的家族,于是回家诉苦,把自己的委屈加油添醋地诉说一番,就是忘了说自己也有错。结果她家族中的兄弟,个个仗义执言,为了使自家姐妹“如虎添翼”,每天轮流打电话到她的夫家去骂人,弄得鸡犬不宁。她丈夫一气之下要求离婚,这个后果是只求一时胜利的她想象不到的。后来婚虽然没离成,但是她与夫家的裂痕始终难以弥合。 街头巷尾常见的是,婆婆或妈妈在小两口吵架时,太见义勇为地为其中一方说话,主持公道,另一方却难以平衡。主持公道的人或许得到了成就感,但也不自觉地种下了导致小两口感情疏离的种子。 你常自以为是做好人吗? 有一次,在广播节目接callin(热线电话)时,也有一位忧心忡忡的贤妻良母说,她自婚后就不知帮爱赌、酗酒又脾气暴烈的小叔还了多少债、受了多少气。但小叔不知悔改,弄到和她丈夫等兄弟皆反目的地步。大家不想理这个“败家子”,只有她不放弃努力,认为不该如此,几十年来不断地想凑合对方。可是每一次好不容易像请神明一样勉强凑合到家族餐会时,小叔还是借酒装疯闹事以终,使她里外不是人。我问她:“你打电话进来是想告诉大家什么?” 她的答案出乎我的预料:“几十年来这样过日子当好人当得好苦!我想告诉年轻女孩,要嫁之前一定要把对方家族有没有问题人物调查清楚。”我愣了一下,忍不住指出她的思考方向有问题,她的真正问题在于,她不必太见义勇为,在她小叔没有悔改前,一厢情愿地想让大家在表面上“一家亲”,不但她吃力不讨好,也会搞得大家不高兴。 她一定是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的人,出发点是好的,但她没有考虑到,也许大家没办法真正相处沟通的话,保持距离会更好。她大可以放下几十年的重担。 没有搞清楚状况。不够尊重隐私权。缺乏理性的正义之士,往往会把情况越搞越糟。 他们太热情了,太相信自己的判断,太想表现正义感,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见义勇为会让结果变得如何,好还是坏?如果你真有正义感,在看电影时遇到人家卖黄牛票,你可以见义勇为,但扯到私人的情感问题或别的家族的人际和谐,有时你最好冷静观察一下,不要以“疏”(关系疏远者)间(这个字可以解释为离间,也可以解释为从中管闲事) “亲”(关系亲密者)。尊重别人的看法和决定,不要自以为在做“好人”,却只做了有迫害性的好事者,反而打扰了、破坏了原本的和睦。 在他人的人际关系中,主持正义并非你的权利。是的,好侠客也可能在主持正义时误杀好人,如果情况了解不清! 刺耳的口头禅 有一个朋友,行事有条理,人也很善良诚恳,可是总让我对他有“毛毛躁躁”的印象,有时我并不愿意和他聊天。 明明他是那么好的一个人,很体贴别人,肯接受意见,也愿意成长,为什么我总觉得和他说话格格不人呢? 有几次和他聊天,我仔细观察,才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和他说话时,我的耳中有时好像忽然会被插进一根针:一个“错”字!因为他会在你陈述一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时,忽然声音响亮地说:“错!应该是……”然后一本正经地以急促的语调解释起那个问题来,弄得我很无趣。 急于“拨乱反正”令人反感 比如,我回忆当时说我因数学太差害怕选必修微积分的系,不过是在聊天,他会像拿一把刀把你买来的菜切成两半似的说:“错!其实微积分跟数学好不好并没有直接关系……” 比如,我问他说:“我某天要从高雄到嘉义,你是不是知道哪里可以雇用个人出租的轿车,单趟载我到……” 他会说:“错!你那时是下班时间,搭火车比较快,不会在高速公路上堵车……” 比如,我在闲聊间谈起一个工作压力忽然变大的朋友:“奇怪,他在公司卖的是进口豪华轿车,又不是卖水果,只是十天业绩不佳就被老板削得那么厉害?”他会说: “错!现在卖车比卖水果竞争厉害得多了,因为……”他讲的都对,都是好建议、好说法,但我耳里常被那个快捷的“错”字盘据,一时很难感激他的赐教,倒觉得有点尴尬。 我觉得他毛躁,是因为他在谈话时也会像开公司重要会议一样,急于“拨乱反正”; 觉得不想跟他聊天,是因为“错”字刺耳;觉得他难免有点无趣,是因为他把我的问题或陈述都当成是非题回答。 “错!”或许是对的批评,但一说出口,听在对方耳中真是平地一声雷。对方很难心平气和地继续谈话,修养差的会翻脸,因为你先大声否定他人的意见。 别把沟通频率搞错了 “你错了”可能是仅次于骂人“三字经”的最逆耳的话,却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也曾经从我口中无意间溜出。说的人却不知道这句话为自己扣了多少友谊的分数。类似的话有: “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不管你说的有多正确,被批评的人会觉得你在骂他白痴!) “你这样说就不对了。”(语调温和了些,不过听者一定感到自己像个听训的小学生,脸上必青一阵白一阵。) “我看你头脑烧坏了。”(这只比骂人家是猪委婉一点。) 以前我也看过更拙劣的沟通者,老板直接对提出意见的员工破口大骂:“笨蛋!” 不过这样的人开的公司都是留不住人的,生意也做不好。如果对方的说法有问题,我们不说出自己的主张会很闷的话,该怎么办呢?我归纳了很多说话方式,觉得最委婉而能使对方接受的是:“你这样说也有道理,不过,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或“如果我这么说,你觉得有没有道理?……”不然,你也不必急着用“错”来否定,这样会急于赢得别人的否定。理性的用“错”的批评,很容易得到不理性的错的反弹。 “错”字以及上述否定性的发语词是多余的,有时只会使人们的耳朵在这个字后警戒地关上门。 “错”,常把人们的沟通频率搞错了,变得对不上。你没错,他也没错,就是“错”字错了!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