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
刘以鬯先生的小说,以描写香港现代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读他的小说,感到新颖别致,与众不同,几乎每一篇都有新的创作手法,以其创新、突破的特点,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他的小说,有些是没有人物的,只是描述一段事情发展的过程,这种创作手法是不多见的。如《春雨》,只描写了随着雨势的变化,思绪在不断的流动。细细地品读这篇作品,更感受到刘以鬯先生的功力所在,他以散文式的创作手法,刻意求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让读者的感触,也随着雨势和思绪不断的流淌。再如《吵架》,从篇头到将尾没出现一个人物,读者只是从一个家庭在吵架之后的场景中,了解到吵架的程度与过程。作品最后通过女主人留的一张字条,道出了《吵架》的主题:“我决定走了。你已经另外有了女人,就不必再找我了。阿妈的电话号码你是知道的,如果你要我到律师楼去签离婚书的话,随时打电话给我。电饭煲里有饭菜,只要开了掣,热一热,就可以吃的。”看到这里,读者便可以感受到现代都市生活中人的复杂的心态及个性。 将物拟人化,作为小说的主角,也是刘以鬯先生小说创作的一种手法。类似寓言和童话,但比寓言和童话更现实。作者通过这些主角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香港。如《动乱》这篇小说,就是以老虎、石头、汽水瓶、垃圾箱、计程车、报纸、邮筒、炸弹、刀子、尸体等作主角,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各主角自成一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1967年动乱的香港社会。这种内在真实的创作手法,的确给读者一种新鲜的感觉。 在《链》这篇小说里,虽然有人物,然而其创作手法是非常独到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由第一个引出第二个,第二个引出第三个,一直引出第十个。各自都是独立的,一人一个故事,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如同一根链子把他们连在一起,通过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心态,生动地描写了六十年代末香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情景,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香港。 有的小说,虽然也有人物,也有完整的情节,但刘以鬯先生采取复叙式的创作手法,使一样的情节,出现两种不同的结局。如《打错了》写的是主人公接到女友的电话后,出闩赴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然而却有两种结局,一种是主人公没有接第二个电话,出门到巴士站,被车撞死;另一种是主人公接了第二个打错了的电话,出门到巴士站,看见别人被车撞死了。这是极普通的事情,可作者用这种特殊的手法来表现,不能不让读者感到很新颖。并且作者通过一个情节、两种结局的复叙方式,向读者寓示了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会对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为香港有影响的老作家,刘以鬯先生已创作了七百多万字的作品。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把多数为了生计,而给报刊写的连载流行小说都淘汰了,只将少数他认为是真正的文学作品的,经过修改删节后,才汇编成书。在创作小说的同时,刘以鬯先生还写了许多评论、史料考证、人物回忆和散文。另外他还是位资深的编辑家,有着五十多年的编辑经验。他主编的《香港文学》,是目前香港首屈一指的纯文学刊物。她以其特有的生命力,生长于香港这一商品社会之中。刘以鬯先生为香港文学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认为:“对于我,得到什么和失去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走过了一条长长的、崎岖曲折的、长满荆棘的道路而且仍在朝前走。” |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