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我常常在想,写了近二十年的文章,手中的笔,不曾间断,苦也罢,乐也好,好像苦中作乐,也乐此不疲,是不是多少与我的书房有关? 从结婚以来,二十多年间,搬了无数次的家。从国内到国外,从当学生到做事,不论家的空间大小,收入多寡,丈夫总是很自然地说:“这一间是你的书房。”即使是做留学生的第一年,家徒四壁,家具什物都是拼拼凑凑的代用品,但是我也有一张很大、很好的书桌,而且是橡木制成的上等书桌。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丈夫这么热心地买书桌,布置书房给我,是有目的的,他让我安安心心地守在家里,守着一张书桌,守着一间书房,守着一个家。除此,我好像也别无所求了。 刚结婚时,那是二十二年前的往事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们的第一个家,用八百元台币租来的小公寓,独门独院,三房两厅,很小巧的家。那时丈夫在台大医学院读研究所,还在东海大学兼任讲师;我在仁爱国中教书,所以房子就在仁爱路四段,靠近仁爱中学。那时台北东区还没这么繁华,田野四处,还有小巧的平房。在我们家徒四壁、只有几件家具的小屋中,丈夫第一件事就是花了四百元台币买了一张书桌,并且声明是给我用的。 “哪有老师没有书桌的道理!”他说的。 我们宁可没有饭桌,却不能没有书桌。因此在该有饭桌的饭厅中,书桌占据了饭桌的位置,我们读书、写信、批改学生作业,当然还有用膳,全用这张“八宝书桌”。也因为那是书桌,我们用来读书的时候比较多,吃饭的时候比较少;因为我不大会烧菜,多半的时候总是回娘家找饭吃。 丈夫研究所毕业后,在东海大学找到教书的工作,我们举家迁往大度山上。学校有宽敞的宿舍分配,我们简单的家具放在大大的房中,显得非常单调而空洞,于是想到该添几件桌椅。但是在有限的预算中,左算右算,最后又买了书桌。这次是给丈夫用的,因为他也升格做“老师”了,不再是研究生的身份,他说要给自己一个鼓励才是。 两张书桌并排放在书房中,窗外是高大的树木与夹竹桃。我喜欢乘孩子午睡时,坐在书桌旁读书或写作。晚上,孩子就寝后,我和丈夫对坐书房中,有时谈天、有时读书或写作。很自然的,那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习惯,由于那是家中最舒服、温暖的房间,除了书,还有小小的音响设备,也因此,有了我们许多温馨的回忆。 一九六九年丈夫拿到康乃尔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我们举家远渡重洋,飞到了绮色佳。学生的生活简单,留学生宿舍也没有多余的空间做书房,但是,做为学生,生活中除了读书之外,仍然是读书,焉能没有书房、书桌?于是客厅成了书房,客厅的墙壁成了书墙。书,变成了客厅的装潢,一排排,用砖块与木板搭成的书架,整齐地放着教科书、参考书,和许许多多杂志、期刊。在那一段求学的日子中,自然地流露着一分古朴、纯净的风味,而那一张具有古董价值的橡木书桌,依墙而放。桌上有我们全家的照片,也有许多我伏案写家书、伸舒游子情怀的心曲。时至今日,我仍然怀念那与书为伍的日子,因为除了读书求学之外,生活中其他的杂事不曾留下太多印象,也许就是因为求学,读书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入迷神往的事吧! 真正有了像样的书房,已经是三迁四徙,开始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了,那是一九七六年我们搬来北卡的事。我们买了栋两层楼的房子,楼上三个房间是全家人的卧房,楼下的一间,自然是我的书房了。 书房的空间大了许多,沿墙而立的书架,取用也很方便,但是由于屋外林木苍翠,书房的光线不甚光亮。丈夫又兴起了念头,在家居室外又建了玻璃屋,全部由玻璃做成的房间,面向着南方,把后院中的柳树、竹林与雏菊、杜鹃尽收眼底。那真是一个令人进去了就不想离开的书房。 玻璃屋的空间并不大,只摆放着书桌、小小书架与一些椅子。但是,由于光线好,又收尽了后院的美色,我们很自然的,总是在那儿聚首。早晨,捧着咖啡,读着早报,在一天的开始之前,有一段悠闲的享受。然后,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我一个人就独享了那片天地。偌大的一个房子,我最爱的就是那阳光围拢着的日光屋。有时朋友来访,烧一壶茶,配几件小点心,平淡的生活中,也会加添几许情趣。曾经与文友琦君女士、思果先生,以及台北来的罗兰女士与静惠吾妹坐在那儿天南地北地享受相聚之乐,至今回味,仍令人怀念不已。 两年前,我们又搬了一次家。新的家宽敞了许多,我的书房,自然又升格扩充。沿墙而立的书架,那些书,已经跟随着我们将近二十年。每次搬家时,我花去最多的时间就是在做“书奴”,但是却不忍割舍。其实我的书搜集得很杂,也没有什么“值钱”的精装或珍贵版,但是由于都是我摸过、读过,或是丈夫参考使用过的教科书、参考书,所以搬进搬出,不厌其烦,也乐此不疲。 从我书的排列,就可看出我这个人没有魄力。有些书,照美国人的习惯,早就丢了、卖了,我都一直保存着,譬如儿童文学的参考书、教科书、儿童故事书等,都是十几年前选课时买的。我记得美国学生一考完试,成箱成堆的书拿到书店贱卖兑现的情况,我却舍不得把用过的书卖掉,所以留下来的结果,我的书架上有了许多行内行外的书。由于读了儿童文学,又读教育心理,当然书架上免不了有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而不巧的是,自己又教的是中国文化历史方面的课程,有关这方面的书也要搜集,所以书越来越多。私心里,我从没想过“丢书”这件事。因为不舍得,也没有这分魄力,于是全留下来了。 除了参考书、教科书,我的兴趣又广,丈夫学的是科学,也爱附会风雅买些闲书,两人总是在抢书架,因为不敷使用,这几年他已投降,把他的书搬到学校自己的办公室,腾出的空间,我才够放置一套套纯文学出版社、九歌出版社、尔雅出版社及书评书目出版社出的书。我一直想把书编号存档,像图书馆一样,才不会连自己也弄不清楚书房中有多少好书,但是一向自在惯了,若是朋友借了不还,一定是爱煞了那本书,想多保留一阵,不如让他们满足心愿,我不知道也就不会索讨。只希望有一天,他们清理房间时,发现了我的书,于是归还给我,这就够了。 舒服自在,一直是我生活的态度,所以我的书房也是以此为原则,或坐或卧,一书在握,浑然忘我。书房中,书报遍地;书桌上,堆满书籍,真正是伸手拈来皆是书。空间大了,可以堆积放置的地方也大,我更是毫无顾忌,也不受限制地把书往书房内堆。这些年来,已经学会了利用图书馆的方便,杂志、期刊多半利用图书馆的设备,即使如此,家中杂志、期刊仍然到处皆是,有英文,也有中文;有文学类,也有教育心理方面的;有我看过值得剪下归档的,也有留下来,准备有空再读的;有属于编书的,也有留给教学用的。所以每次一进入书房,都是忘了出来,因为实在有太多“吸引我”的东西。即使是不读不写,捧着一杯茶,欣赏满墙的书,或看着窗外的树木、栖息枝头的林鸟,心中也是一分怡然宁静,这不得不感谢书房之赐。生活里有书,心灵上有寄托,二十多年的岁月,我总是如此兴致勃勃地活着,享受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忙碌也罢,悠闲也好;该感谢的,是书房中的书、书中的作者,它让我们一家在生活中,不论多么贫乏、单调或忙碌,永远有一个安宁而富庶的角落。那里有我们年轻时的梦、理想与回忆,而且,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可以共同讨论分享。 常常有人问我读书的计划与写作的习惯,使我非常惭愧。我是一个没有读书计划的人,一切读书,全凭喜欢;因为喜欢,所以执着,如此而已。有时太喜欢了,所以会废寝忘食,但是这些年来,已经不熬夜,因为家里有“早起的鸟儿”要上学、上班,我这个夜里活动的“夜猫儿”只好学着在白天活动。大概也因此,还没有令自己“惊心动魄”爱不释手的杰作产生。 年初生了一场病,许多朋友都关心地说: “少看书了吧!”或“少写作了吧!” 我也试着从命,过一阵无所事事的闲散日子,才发现自己除了读书、写作之外,一无所长。读书是嗜好,写作也是寄托,没有了嗜好与寄托,生活顿然空洞起来。坐在书房中,不看书,不写作,就好像面对着一桌佳肴,不能举箸,实在是难受,幸好,没人迫我不读不写。只要我活着,我想能享受自己的嗜好,就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文字是人类可贵的资产,经由文字,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考与讯息,而结集出版的书,汇集了多少人的智慧结晶。望着那一本本的书,整齐地并列在书架上,就好比我神交已久的老友,真正让我感到踏实而富有。当时光飞逝,岁月流转,这分沉默中的情谊,已不只是我生活中恒久的习惯,而是生命中重要的部分了。 灯光下,我看到丈夫坐在对面书桌,低首疾书,正写着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日记,曾经粗黑的头发,已经开始花白。我忍不住冒出一句: “如果当初我们不曾刻意安排书房,现在……” “现在就没有这么多书。” 他漫应着,仍然写着日记。 我环视书房中,一墙的书,满处的杂志与书报,顺手抓了一本,坐上靠窗的安乐椅上,舒舒服服地卧游去了。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